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论坛(SJVF—2018)于2018年6月1-3日在上海隆重召开。秉承“严谨、实践、创新”的宗旨,大会以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互动式的交流平台吸引着国内外广大血管外科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本次大会设立专题报告、手术录播、病例壁报、青年论坛等多种形式,以互动、新颖、专注、高效的学术交流模式展示着血管外科的新成果和新动向。
微创365体育投注网址亚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心脉”)积极参与本次大会,并于6月1日下午协办主题为“心脉论道,弓其有备——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技术探讨”的会前会,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建华教授、南京鼓楼医院李晓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医院陆信武教授担任主持及讲者,柳州市工人医院侯培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陆清声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张章教授在会前会上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建华教授分享了复杂性胸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策略。黄教授指出:复杂性胸主动脉病变主要包括部位复杂、形态学复杂和本身复杂的胸主动脉疾病,目前普遍使用TEVAR手术进行腔内处理。黄教授具体讲解了烟囱、开窗和分支型支架的临床应用病例。最后指出:Castor® 分支型支架通过分支一体化的支架结构同时腔内重建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使TEVAR向主动脉弓部真正向前迈进了一步,未来可在其基础上,与其他技术联合,治疗更复杂的弓部疾病。
柳州市工人医院侯培勇教授以“主动脉弓上分支腔内重建技术探讨”为主题,将当前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的技术进行了对比。侯教授指出:目前,主要用杂交、烟囱、开窗、分支型支架等技术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这些技术在临床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我们应结合病变、患者与临床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技术。理论上讲,分支型支架技术不改变原有的支架结构,最符合解剖学形态,是腔内重建LSA的最佳选择。
南京鼓楼医院李晓强教授与与会专家探讨了TEVAR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策略。李主任分享了三例用Castor® 分支型支架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病例。李主任指出:在破口较大、锚定区不足的病例中,Castor® 分支型支架的一体化结构可以实现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双重锚定,避免支架滑入假腔,降低远期移位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将近端锚定区拓展到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健康的血管区域,降低夹层逆撕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伟教授详细介绍了Castor® 分支型支架操作技巧。并针对操作过程中几个关键性步骤进行重点强调:解除导丝缠绕时在上方LSA处判断,在下方直段旋转,上推到弓部前始终以8字显影点在小弯侧为上推起始点;分支对准时,向病人左侧旋转到弓部8字的位置;释放主体时应快速牵拉控制导丝,释放支架主体。若主体支架释放不够快,支架可能发生后移或打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陆清声教授分享了Castor® 分支型支架的经典病例,同时对其操作技巧做了以下总结:Castor® 分支型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和分支导丝必须在同一真腔内,要保证单分支的12点钟方向;主体释放时要快速、匀速、适当减压,单分支释放前要保持单分支顺应分支动脉的角度;单分支释放后出现扭曲与狭窄时应通过其他方法(如球囊扩张或植入裸支架)来进行补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张章教授以“单分支支架5例应用及随访报告”为主题,分享了唐都医院5例Castor® 病例及短期随访情况,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张教授指出:分支型支架的设计较为合理,对熟练术者而言,操作易上手。软鞘过弓+预弯锥形头,保证了良好过弓性能。解开分支导丝与主体缠绕需要一定耐性和学习曲线。拉线式快速释放,定位精准,保证了隔绝效果。免去杂交或分期手术之苦,为临床策略制定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最后环节,参会医生和微创心脉工程师针对Castor® 分支型支架临床操作重点进行了深入对话:
1) 与内嵌式和外延式分支型支架相比,Castor® 分支型支架采用一体式设计,无需在体内进行组装,因此所需的空间更小,更适合主动脉夹层患者。
2) Castor® 分支型支架在释放的时候,在降主直段进行旋转,调整,避免了过多弓上操作环节,减少了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论坛于6月3日圆满落幕,微创心脉期待与您的再次相聚!